你见过流动的钻石吗?不是比喻,是真的、液态的、原子结构和钻石相似的碳!听起来像科幻小说?但这正是最近国际科学家团队在极端“高压锅”里“烹饪”出来的惊人发现。碳,这个构成生命基石的元素,在极端条件下的“真面目”股票新闻,终于被人类首次清晰捕捉!
一、碳的“任性”:想液它?太难了!
我们都知道碳很“多面”:铅笔芯里的石墨软趴趴,钻石却硬得能划玻璃。但你想过把碳烧成液体是什么样吗?难,难于上青天!
为啥?碳太“倔”了。在咱们平常生活的环境(一大气压)下,你把固体碳(比如石墨)加热到快4000℃,它不熔化,直接“跳级”升华成气体跑掉了!想让它乖乖变成液体?得把它关进一个同时具备超高压和超高温(超过4500℃)的“地狱级”环境中。这个温度,是目前自然界已知物质里最高的熔点!任何实验容器碰到这条件,瞬间就“灰飞烟灭”了。所以,液态碳长啥样?一直是物理学课本里的一页空白。
二、奈秒间的“快照”:捕捉碳的瞬间舞步
这次,科学家们玩了个超高速“定格拍摄”。他们请来了两位“大神器”:英国的超级激光炮DIPOLE100-X和欧洲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(XFEL)。
怎么操作的?打个比方:先用超高能激光脉冲,像一记重锤,“哐当”一下在几十亿分之一秒(奈秒)内,把一块固体碳样本狠狠压缩并瞬间加热熔化成液态。几乎就在这同一瞬间,XFEL发出一束极短(也是奈秒级)的X光脉冲,“咔嚓”一下穿透这团刚诞生的液态碳。液态碳里的原子们被X光照射,手忙脚乱地散射光线,形成独特的“光影图案”(绕射图样)。
三、解码“原子舞池”
关键就在这“光影图案”里。科学家们像侦探一样,通过分析这些图案,就能反推出液态碳里原子们当时是怎么排列、怎么“跳舞”的。听起来简单?操作起来简直是“刀尖上跳舞”!整个熔化到拍摄的过程快如闪电,实验条件(压力、温度、X光照射时机)需要微调到极致。团队重复了几百次这种“奈秒级实验”,才最终拼凑出碳原子从固态“崩解”到液态“流动”的完整高清慢动作。
四、液态碳的真容:水样的流动,钻石般的亲密
结果让人大跌眼镜!在极端高压高温下,液态碳里的每个碳原子,平均居然有4个“紧挨着”的邻居!这结构,和坚硬无比的钻石晶体里的原子排列高度相似!但同时,它又像水一样是流动的液体。领导研究的德国罗斯托克大学的DominikKraus教授兴奋地形容:“这就像是看到了碳全新的一面——一种如水般复杂、却又拥有钻石般近邻关系的液态形态!”
五、意义重大:不止于解开谜题
这次突破,可不仅仅是满足科学家好奇心那么简单:
精确熔点:他们首次在实验上精确测定了碳在超高压下的熔融范围,解决了过去理论模型预测值分歧大的问题。行星内部的秘密:像天王星、海王星这样的冰巨星内部,就存在着极端的压力和温度。了解液态碳的行为,对理解这些行星内部的碳循环和结构至关重要。核聚变能源的曙光:在追求“人造太阳”(核聚变能源)的道路上,需要用到能承受极端环境的材料(比如碳)。摸清液态碳在极端条件下的“脾气”,对设计和预测这些关键材料的性能有直接帮助!
六、新时代的工具箱:未来可期
这次成功,不仅仅是对液态碳认知的飞跃,更标志着一套革命性实验技术的成熟——将超高能激光瞬间压缩与超短脉冲X光探测完美结合。
欧洲XFEL高能密度实验站的负责人UlfZastrau博士说得好:“我们相当于打造了一套全新的‘工具箱’,专门用来研究物质在极端地狱环境下的行为。这将彻底改写高压物理研究的规则!”这意味着,未来许多过去需要耗时数天甚至数周的极端实验,可能在几秒钟内就能完成!
从空白的一页到高清的影像,人类对物质极限的探索又迈出了一大步。这团在4500℃高压下跳着“钻石之舞”的液态碳,不仅刷新了我们的认知,更可能点燃未来清洁能源的希望之火。
你觉得这项技术还能用来探索哪些未知的极端物质世界?
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,分享你的奇思妙想!
信泰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