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9年2月17日股市如何配资炒股,凌晨,寒冷的中越边境。
在广西前线某部的指挥所里,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眼前的作战地图,分析敌情部署。忽然,电话铃声突如其来地打破了紧张的气氛。
“司令员,我是和平。”电话那头,李德生的儿子李和平声音低哑且急促,带着明显的紧张,“我们连被越军围困在267高地,请求炮火支援!”
李德生的手微微一颤,但他依旧保持着冷静,沉稳地回应:“报告具体坐标。”
“东经106°25′,北纬22°05′...”李和平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几个分贝,带着强烈的焦虑,“爸!越军上来了!来不及了——向我开炮!向我开炮!”
电话中传来阵阵爆炸声,震耳欲聋,紧接着便是沉寂的死寂。
李德生握紧电话话筒,指节逐渐发白,眉头紧锁。战况的紧迫感扑面而来,指挥所内的作战参谋们屏息凝视着这位老将军。只见李德生缓缓放下话筒,转身对炮兵团长命令道:“立即火力覆盖267高地,误差不能超过50米!”
展开剩余81%炮火随即倾泻而出,隆隆的炮声仿佛震撼了大地,而此时李德生的思绪却悄然回到了1930年的大别山。
那时,年仅14岁的他还是个放牛娃,第一次见到了红军的情景。
“小鬼,想当兵?”一位红军连长打量着瘦小的李德生,眼中带着几分好奇。
“想!”年少的李德生毫不犹豫地答道,挺直了背脊,“我能跑,能跳,还能认路!”
连长笑了,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好,既然这样,就先当我们的通信员吧!”
这一决定,改变了李德生的一生。在漫长的长征路上,他背着沉重的电台,三次穿越草地。曾在一次敌军伏击中,他硬生生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住了电台,结果背上中了两枪。卫生员想要为他取子弹,他却咬着木棍,坚决说道:“先救电台...它能救更多的人...”
“司令员!”一位参谋的汇报打断了李德生的回忆,“267高地已经拿下来了!李连长他们...还活着!”
李德生闭上眼睛,深深地呼出一口气,似乎是从心底放下了沉甸甸的担忧。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儿子参军时的情景——
1970年冬天,沈阳军区的大院里,18岁的李和平拍着入伍通知书走到父亲面前:“爸,我要当兵!”
李德生仍然低头看着手中的文件,淡淡地问:“想清楚了吗?当兵不是穿军装,摆样子的。”
“我要去最苦的连队!”李和平硬挺着脖子,目光坚毅。
“好!”李德生终于抬头,目光如铁,“但是记住,你是我儿子,得比别人更加吃苦!”
第二天,李和平便被分配到了边防某部侦察连。连长知道李和平的身份后,特意给他安排了轻松的值班任务。没想到,李和平直接找到连部,严肃地说:“报告!我是来当兵的,不是来当少爷的!我要求参加明天的武装越野!”
武装越野那天,李和平背负着30公斤的装备,忍着剧烈的疼痛,跑了整整20公里。即便脚底磨得血肉模糊,他依然没有请求上车休息。晚上,他在被窝里给父亲写信:“爸,今天我晕倒了...但是我是自己走回来的!”
1979年,随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爆发,李和平已经成为一名连长,他主动请求上前线参战。有些人建议将他调到相对安全的参谋部,李德生知道后,立刻勃然大怒:“我儿子是去打仗的,不是去镀金的!”
战前动员会上,李和平站在全连面前,坚定地宣誓:“同志们,我父亲曾经说过,作为一名军人,必须时刻准备为祖国流血。今天,我李和平第一个写血书——誓死守住阵地!”
2月17日凌晨,战斗打响。李和平带领尖刀连深入敌后,最终在267高地遭遇了越军王牌部队的猛烈包围。当弹药耗尽时,他果断命令战士们用刺刀迎敌,自己则通过步话机紧急呼叫炮火支援。
“向我开炮!”指令急速传出,炮兵团长略显犹豫:“那可是司令员的儿子...”
“执行命令!”李德生怒拍桌子,冷声道,“战场上只有军人,没有父子!”
炮火覆盖后的267高地,已是一片焦土。当增援部队到达时,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——李和平浑身是血,仍然坚定地保持着持枪射击的姿势,身边七具越军尸体静静地躺着,手中的枪管已经被高温熔化变形。
战后,李德生第一次以父亲的身份坐在儿子的病床前,静静地看着已经被绷带包裹的李和平,轻声问:“疼吗?”
李和平勉强露出一丝微笑:“比您当年背电台挨枪子儿强多了!”
李德生的眼眶瞬间湿润。他想起1935年那次被错误开除党籍时,老班长曾对他说的话:“真正的共产党员,经得起任何考验。”而今天,他从儿子身上看到了同样的品质。
1985年,李德生退休后创办了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。在成立大会上,坐在轮椅上的李和平代表年轻一代发言:“父亲教会我,爱国不是口号,而是行动。即使只剩下最后一口气,我们也要为祖国燃烧!”
台下的老将军望着李和平空荡荡的右裤管,那是越战留下的伤痕,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自豪。他微微点了点头,在这一刻,他仿佛看到了那个大别山放牛的少年,看到了长征路上背着电台的通信兵,看到了上甘岭坑道里指挥战术的指挥员...
2008年南方雪灾时,已是89岁的李德生将自己所有的积蓄捐了出去。当工作人员提议宣传时,李德生却摆了摆手:“比起牺牲的战友,我做的太少了。”与此同时,李和平正带领志愿者们奔赴灾区,运送物资。虽然父子二人相隔千里,但他们却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,诠释了什么是“将门虎子”。
2011年,95岁的李德生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。在追悼会上,佩戴假肢的李和平替父亲整理着军装上的勋章,特别是一枚格外耀眼的勋章——那是军委特别授予的“模范共产党员”奖章。
“爸,”李和平轻声说道,“您放心,您的路,我会继续走下去...”
灵堂外,春风拂过新抽的柳枝股市如何配资炒股,温暖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。随着一代人的故事落幕,李德生与儿子共同诠释的精神火炬,将永远传承下去。正如李德生生前常说的:“共产党人的生命不属于自己,而是属于党和人民。”这一句话,父子俩用一生的行动,作了最真实、最生动的注解。
发布于:天津市信泰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